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;同样医学是为解决痛苦的,不是放在网上骂街的。
这是对待一门学科应有的态度。
摘自:商政参阅
综合摘自:日本窗,商政参阅
伏羲制针灸,神农尝百草,中医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,堪称中华民族的瑰宝。
但是近代以来,随着西方医学在中国的盛行,中医饱受质疑,屡次被推向风口浪尖,中国人心中对于中医充满了矛盾,甚至有专家主张“取缔中医”。
而在隔海的岛国日本,人们对于中医的印象却非常“正面”,有数据统计,日本是除中国以外,最大的中药生产国与消费国。只不过在日本,中药不叫“中药”,而叫“汉方药”。
走在日本街头,很容易看到中医针灸院、中医药房,药妆店的货架上,也摆满了种类繁多的中成药制品。
▲日本中药店
我国古方“六神丸”,日本拿去改造后,开发出“救心丹”后风靡全球,被誉为“救命神药”,年销售额1亿多美元。
就连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的不少所谓“神药”,也都源于中药处方,比如大名鼎鼎的止咳药“龙角散”。
时至今日,日本人服用汉方药的比例高达到72%。
▲日本中成药制品
80%的日本医师会给病人开汉方药,一些大学附属医院开设有汉方门诊,大学的药房售卖汉方药的占74%,其中妇科占96.7%。
而国内,我们却已经习惯了西医的“三素一汤”,即抗生素、激素、维生素联合,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,令人慨叹。
据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披露:世界中药市场,日本所占份额高达70%~80%,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%从中国进口。
中医药在全世界愈来愈受重视,但是这一切,却与中国关系不大。
我国的贡献,仅在于为日韩等国的汉方药提供原材料,甚至有种说法:“中医的未来在日本”。
▲津村药业所占比重
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津村药业,是我国中成药国际化最大的竞争对手。
而其畅销全球的汉方药中的草药原料,约80%从我国进口,津村药业已先后在我国建立了7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。
简单一句话,让中国药农为他们种植中草药,低价收购后,加工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、胶囊等,再翻很多倍卖出去,重点是返销给中国。
难怪有媒体高呼:日本拿着中国中药,赚了全世界的钱。
如今日本有汉方药厂200多家,处方用汉方药销售额每年以15%的速度增长,被日本政府批准适用“国民健康保险制度”的中药大约有148种。
曾获得日本医师会授予“最高功勋奖”的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节,1980年去世前,曾叮嘱弟子:
“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,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”。
如今可能已经被他不幸言中。
▲首位获得日本医学最高功勋奖的汉学医生
日本汉方医学,由中国中医传入日本发展而来,以中国汉代名医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等中国古典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,因源自中国而得名。
西方医学同样对日本汉方医学造成过冲击,明治维新时期,积极“脱亚入欧”的日本,甚至在医师执照考试中排除汉方医学。
二战后,随着日本重新崛起,人口开始老龄化,各种生活习惯疾病发病率增加。
由于生活习惯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,实际不仅限于脏腑,而是全身功能性失调,西医缺乏有效且适当的治疗方法,很难根治。
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,灵活应对每个人具体情况,“汉方医学”的价值被重新发现。
▲日本针灸院数量
几十年来,日本人逐渐形成习惯,一般急病用西药,慢性病则用中药。
他们认为,“汉方药可以改善体质”,能防病于未然,主要用于防治高血压、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病,以及术后的辅助治疗、妇科治疗。
1960年代开始,日本通过立法、规范流程、严格管理等手段完善中医药的生产与推广,形成了一整套的汉方药制剂生产规范化、标准化过程。
日本政府公布的《OTC汉方制剂承认标准》中,收录了236个中医处方,明确规定了汉方制剂的成分规格和功能效用,主要源于《伤寒杂病论》和后世中国著名医家。
2001年,汉方医学成为医学和药学教育的核心科目。
2006年,日本医学会通过“汉方专门医”认证制度。
尽管日本至今仍未恢复汉方医学医师执照考试,只能以西医身份取得行医执照,再获得日本医学会的汉方专门医认证,汉方处方也仅两百多个,但在中成药制剂方面,日本已经走到了中国的前面。
▲随处可见的日本汉方
中国与日本二战后类似,人口老龄化时代已经到来,中国人对于中医治疗慢性病、疑难杂症的观念由来已久,加之中国丰富的中药资源库,中国中医没有任何道理落后日本。
但我们面对的现实却是部分国人仍在谩骂中医为欺世盗名的巫术,不可不为之悲哀!
附:各国中医发展
▍中医在日本
中医在日本则被称为“汉方医学”,中药被称为“汉方药”,简称“汉方”。
在日华人姜鹏指出,在日本,人们对于西医、汉方无所之争,各取所需,到药店买药自己不懂时,问问店员自己那里不好受,店员介绍哪种买那种,从没有听说过西药汉药之分。
▍中医在美国
随着中国传统医学越来越被主流医学界和民众认可,中医在美国已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。
中医尤其是针灸在美国认可度很高,随着美国对中医针灸的肯定,目前全美50个州中已有44个州批准颁发针灸执照。
同时,上百所中医针灸学院也提供3至4年的职业培训,毕业后可授予学士或硕士学位。另外,针灸治疗也逐步被纳入美国医疗保险系统,其发展进入稳定增长期。(摘选自人民日报-人民网)
▍中医在欧洲
在对医药使用最谨慎的德国,却拥有一大批中医中药的忠实“粉丝”。可以说,看中医在德国不仅是一件“小资”的事情,还是“贵族疗程”!
在德国,看中医个人支付的费用是看西医的10倍以上。
德国的社保制度非常健全,一般来说,看病一次诊金10欧元,还可以保证同一种病三个月之内免挂号费;去药房拿药,一律5欧元一次,剩余的费用由政府支付。
而看中医,诊金一次要收70欧元,如果是初诊,诊费要100欧元;医生开处方,另外收10欧元,一帖药一般也要10欧元。
看中医还经常配合一些体格检查,单项都要20~30欧元。目前德国的7万多家药店中,有德国药剂师执照者便可经营中药。(摘选自凤凰网中医频道)
▍中医在澳洲
澳大利亚政府对针灸发展情况否认统计结果显示:在澳大利亚,有百分之七十的医生会在治疗以后向患者推荐针灸理疗。
一年中连续十二个月去接受针灸调理的患者,占到澳大利亚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十,几乎所有的医疗保险机构都对针灸调理治疗给予补贴。
目前,在澳大利亚,大约有二十所大学提供中医课程。其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,悉尼理工大学、西悉尼大学更是提供研究生课程。中医在澳大利亚的教育正在越来越迅速发展。
【田曾流伤寒派】
主张“有是脉用是方”,专以祛邪为要,取邪去而正自安;用药量少而专,取药专方能力宏;六经辨证多独取一经,使药走专经一荡除邪;以脾胃为根本,邪去后必顾脾胃以康复。
以张仲景——《伤寒论》中的112经方为主,讲究一剂知,二剂已。也就是一剂药便知道效果,二剂药便可将病基本去除。
这也就是田鹤鸣、曾荣修两位老师开方大都不过三剂的原因。
——END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