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
作者,解渤,中医学博士,伤寒田曾流大师曾荣修先生的关门弟子。受前辈之鼓励,著书旨在传播健康的饮食养生理念。
“书者,无足自走,无口自言。可传世,可解惑,可育人。道尽古今,一卷在手,夫复何求。”
如医圣张仲景所说,“民不知食有所成败,譬如水火至近而不识”,现代人的各种疾病,包括糖尿病,很多都由饮食不当引起。为国人掌握健康饮食养生之根本,贡献绵薄之力,乃著书者之愿也。
“药补不如食补,食补不如天补”。何为天补?其实说的正是守饮食之天道。
何为天道?
每一个文明的核心起源及信仰决定了这个文明的寿夭、贫富、善恶、开放、闭塞或者强弱;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核心,即为“天道”。
以《河图》《洛书》为始,以《易经》、“五行”作为数学工具认知自然,帝王们信奉着天道,天道又体现在民间生活的各个角落。诸子百家都讲述着天道的不同侧面,中医学的正根主干亦为天道。
天道与养生
生物钟,人体时刻表,其实就是一张人体潮汐表。人体各器官随人体体液潮汐变化,或涨或落,或兴奋或抑制,阴阳随变,动静开合,循环罔替。
人体内小宇宙无条件服从着自然界的大宇宙,而人的养生治病也都需要遵循这个规律。
秉天道者,健康自得。
生老病死,成住坏空。
新陈代谢,是自然生命的基本规律。
医学正是研究从生到死的过程,掌握了人体如何衰老的法则。
顺应法则,推迟衰老过程,也就推迟了死亡的终结;而忤逆它,则加速了衰老,也加速接近终结。
人体的衰老是由五脏为主的脏腑衰退引发的,若五脏气血均匀,缓缓衰老,都可年过八十。
然而,“风湿寒暑金刃虫兽好防,饮食起居之错难防”。
饮食起居之错正如水滴石穿,坎坎伐檀,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五脏衰败而懵懂不知其因。
这就是“内伤之因”,占现代人死亡率约80%。
五脏早衰,除了药物治疗,还有食疗这个佳径。
所谓“药以祛之,食以随之”,也就是中医治病先用药物祛邪,随后用食物补虚。
这不同于西医强制服药或终生服药不辍的治疗原则,中医一直以恢复人体原有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纲则,更将防治疾病融汇到了日常生活中。
天道饮食
“升降出入当顺之,寒热温凉当逆之”,是天道饮食的总结归纳。
胃满则肠空,胃空则肠满;恶寒当食热性食物,发热当食寒性食物,中温食清凉,着凉食温性。
道理虽通俗易懂,但想将其应用到实践中,却需要大家对自己的身体、对食物、对时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。
十二时辰对应着十二个脏腑经络,人一天的作息也需要对应时辰法则。
经典的一日天道食谱可概括为:
早晨 - 人体需要升阳,应食用动物蛋白和脂肪如牛羊猪肉等;
中午 - 午餐为承接,鱼类和谷类是很好的选择;
晚上 -人体需要降阴,尽量以蔬菜为主,不要摄入高蛋白及脂肪类食物。
糖尿病人的饮食,除遵循天道规律和三餐的内容以外,还要注意对升糖类食物的禁忌。本书中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也提供了详细、具体的饮食建议。
以上的文字均摘自解渤医师的《天道养生——饮食法则》一书。
全书博古通今,将“天道”的来源和应用,食物的类型和饮食的规则娓娓陈述在读者面前,又将“天道饮食”与身人体生长、衰退的内在联系,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呈现。
它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作息、饮食的基本参照,亦是“天道”理论的入门通识;更像身边一位博学的长者,讲述着历史人文,讲述着现代科学,时刻为你指导、规范着饮食与生活,只为了让你拥有一个更为健康的身体与美好的未来。
——END——
在这里,我们与你共同站在抗“糖”第一线!